[记者] [2019-10-24 14:12:10] 记者:这片西洋菜菜地,是如何随着广州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呢? |
[嘉宾] [2019-10-24 14:39:35] 詹延遵: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广州市吸纳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的窗口及出口创汇基地。1988年,广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拟在广州市区选址设立广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新技术园区,以解决开发区离市区太远的问题,为此设立了广州天河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公司。 头两年,由于国务院特区办不同意开发区扩区,扩园的路走的并不顺利。转机在1991年,为了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要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3月,国务院在27个城市批准成立了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当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需要一个工业园区,经过多番比选,最终定在科韵路,即当时的天河工业园区,包括骏景花园在内共有一平方公里。除此之外,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囊括了五山科技街。1996年2月14日,广州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高新区管理体制问题。会议决定在高新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将“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名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科技园组成的“一区多园”的新格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天河部分更名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这便是天河科技园的起源。 1991年到1995年期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倡按照“一校一角、一厂一角、一所一角”的策略,鼓励高校、国有厂、研究所划出一个小角,选择一项或几项高新技术产品,剥离相应的人、财、物,建立一批新的高技术企业,按照高新区的政策管理。这一政策的初衷是,鼓励技术成果产业化。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园区刚开始招商比较粗放,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三洋、迪森等两三家,科韵园区起步阶段并没有特意往电子信息产业方向引导,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集聚科韵园区更多是市场自发行为。 上世纪90年代,很多中国企业走的都是“贸工技”的路子,即先通过贸易获得原始资本的积累,再进行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电脑分销大行其道,一台286/386电脑可以卖到两三万元,卖出一台电脑,利润近万。技术含量低,但赚钱很快。五山科技街,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三栋二层楼房里便聚集了200多家科技开发公司,形成了一个专业电脑市场。靠电子分销赚了第一桶金后,不少企业选择贴牌或委托加工生产机箱、电源、显示器等技术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几番尝试后转向技术研发之路。 1995年到1999年,以佳都为代表的一大批走“贸工技”路子的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后,陆续迁至科韵园区。科韵园区第一利税大户网易在1997年入驻园区,并在这里推出了引领全国的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务和免费电邮服务。 1999年,是科韵园区发展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1991年,在天河区六大产业发展类型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比约30%,到1999年,电子信息产业在天河科技园占比已上升至60%以上,1999年,天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引起市领导重视,分管副市长亲自带队,从高校、研究所、企业、政府机关抽调18人成立调研小组。 1999年9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在天河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成立天河软件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年12月,天河软件园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有了国家级的“帽子”,通过调研借鉴国外高科技企业育成规律,科韵园区出台免租政策,对于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初创企业,免收2年租金和管理费。 成立公司需要一个固定场所,且租约满一年以上,具备这种条件的大多是酒店的长租房,成本高,很多高校老师拥有技术,但很难掏出这笔经费,免租政策使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走出校园、研究所,将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和生产力,那是一个鼓励创业的黄金时代。 进入2000年,广州软件产业发展可谓按下“快进键”。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软件产业进行扶持。 2001年,天河软件园拿到了第三块国家级的牌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在位于天河区高普路天河软件园管委会3层展厅里,迎面挂着8块牌子,第一块就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授予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牌匾。 天河软件园是第13个获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园区,从申请到获批时间最短,前后只花了三个月。2001年,天河软件园成为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据报给当时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天河软件园各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北有中关村,南有软件园”由此而来。 天河软件园一时风光无两。从授牌仪式可见广州市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这块牌子的重视,其背后是广州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决心。 一开始就是想搞个小规模的授牌仪式,广州市主要领导直接拍板在中山纪念堂3000人大会场举行,四套班子悉数出席,还有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代表企业以及一些中学生共同参与。所有人都很激动,好像要大干一场。 2002年,在扩园政策支持下,天河软件园高唐分园得以开发,天河科技创新要素向东北拓展开来,形成科韵路目前“一肩挑两头”的格局,南连科韵园区,北经大观路桥连接高唐园区。而科韵分园在2008年就聚集超过150家企业,产值约320亿元。 科韵园区和高唐园区可以说是科韵路板块最具统计意义的两个产业集聚点。据天河软件园管委会官方统计,科韵分园占地面积0.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63.7万平方米,企业类型都是高新科技企业,产业领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网游动漫、大数据等方面。 2012年,科韵分园已经有超过200家企业,产值约510亿元;2016年超过350家企业,产值约689亿元;2018年超过400家企业,产值约914亿元。这意味着,科韵园区内每250平方就有1家企业,1平方米占地面积上经济贡献高达91.4万元。高唐分园在亚运会时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012年时企业200家左右,产值未达百亿元;2016年超过500家企业,产值约210亿元;到2018年超过600家企业,产值约403亿元。两个园区相加,聚集高科技企业逾千,年产值高达1317亿元。 2011年开始,天河智慧城的建设也提上日程。这给天河的科技腾飞更多想象空间。天河智慧城以高唐新建区为核心载体,范围进一步扩大,东北部包括渔沙坦、柯木塱地区,西北部延伸至华工、华农等高校区域,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平台和智慧商务、智慧生活体验中心。一份《关于在天河东北部天河智慧城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将其定位为“智慧广州的示范区、引领潮流的先行区和幸福生活的体验区”。智慧城核心区目前已初具规模,2018年,天河智慧城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亿元,增长11%。至此,天河一条完美的“双创微笑曲线”成型。 近7年来,我们出台了《广州市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发展实施办法》,并纳入天河区‘1+1+8’产业扶持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2013年至2019年,已累计为园区5079家(次)企业提供扶持资金超过5.8亿元,7年来企业政策申报通过率平均稳定在82%以上,政策覆盖率超过60%,扶持效果明显,创新要素呈现出加速集聚的趋势。目前正在以天河智慧城的名义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记者] [2019-10-24 14:44:51] 记者:请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科韵路精神”?你如何理解“科韵路精神”? |
[嘉宾] [2019-10-24 14:58:46] 詹延遵:“科韵路精神”应把责任排在首位。科韵路园区里的企业实行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无论是在这里投资创业,还是从业打工,从上到下为了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目标共同努力,扛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从园区里深夜不眠的办公室灯光就可以看出,这是科韵路企业的共同特征。 第二是创新,它是“科韵路精神”的重要内涵。所有来到这里创业的人,无论是要从事高科技产业还是信息产业,他们都抱着一种心态,要将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才能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三是不屈不挠的斗志。要创新固然需要技术,也更需要一种百折不挠的斗志。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很多波折,否则不会取得大的成功。 最后,园区内的“摆渡人”更多的是拥有一种情怀,对科韵路创业环境、人文精神有着尊重与理解,才能够在这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情怀非常重要。 |
[互动问答开始] [网友] [2019-10-24 15:05:35] 双创时代,请为科韵路板块园区未来的发展提提建议? |
[嘉宾] [2019-10-24 15:09:21] 詹延遵:未来要创造更好的环境,打造更好的平台,为科韵路企业进一步的创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把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成下一步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这能够与国家部委的信息沟通更加直接、有效,为园区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效益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从而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天河人才港是天河区搭建的重要平台,我们应当把它利用好。经过前三年的摸索,我们逐渐发现了一条能较好地发挥平台作用的路子,下一步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人才港的作用。 对于科韵园区原有配套不足的问题,可以往“三旧”改造的方向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