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天河
无障碍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曝光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清单(九)|凤凰街执法队陈某案例

发布时间:2023-01-05 18:22 信息来源:区纪委监委
浏览量: - 浏览字号: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私车公养。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维修保养、保险、燃油、路桥等费用;在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者夹带其他费用;为非本单位车辆报销运行维护费用。

  身边案例

  “特权病”该根治了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天河区分局凤凰街执法队陈某违纪案例剖析

  案情

  陈某,男,汉族,1971年生,江苏盐城人,大学本科文化程度。2015年和2016年,陈某在任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天河区分局凤凰街执法队(现为凤凰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队长期间,自驾私家车回江苏盐城老家,违规使用城管执法队的公车加油卡为其私家车加油三次,油费共计人民币721.1元。2018年7月,陈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收缴。

  剖析

  追溯“私车公养”的源头,其实还是深入骨髓的“特权病”在作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的“既得利益”被打破,“额外收入”渠道也没了,其长期形成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即使领取了车改补贴,但仍然开动“歪脑筋”,玩起“新花招”,想方设法“占公家的便宜”。于是出现了“以权谋车”的各种手法,如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车辆,既领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甚至违规接受企事业单位赠送车辆等多种新问题、新现象。

  一是公车私用行为隐蔽。包括:变通私用,即将公务用车当作接送上下班的通勤车使用;租车私用,即用公款租赁车辆逃避监督;公私混用,即打着办公事名义办私事;既领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等。

  二是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包括:不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超出单位公车规定编制增加公车配备;采取公车挂私人车牌照、外省车牌照等,逃避监督;公车主管部门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导致单位超编制配备公车;在指标上花心思,通过“转嫁”方式试图为违规配备披上“合理外衣”等。

  三是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即以特殊用途等理由超过规定的标准(排量、价格、车型)配备公车(包括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或者违规审批超标配备车辆等。

  四是装配豪华内饰。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

  五是借用占用换用享特权。即以“借”为名掩人耳目,长期使用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车辆,同时将产生的燃油费、维修费等车辆费用转嫁给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等等。

  六是租用超标公车。即租赁豪华车辆、超标准车辆当作公车使用。

  七是油卡消费搞任性。即办理加油主、副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揩油”,或利用公务油卡管理漏洞,用油卡购买个人消费物品。

  八是“私车公养”。如“私车公油”问题,借“私车公用”之名报销私车产生的相关费用,或利用保管公务加油卡的便利,为私家车加油。又如“私车公修”问题,以私车冒充公车,到单位定点维修厂维修,费用由单位结算。再如“私票公报”问题,将私车产生的保险费、维修费、年检费等发票拿到公家报账,等等。

图片

  警示

  戒除侥幸心理。出现“私车公养”的违纪行为,毋庸置疑当事人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陈某忏悔说,那点加油钱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他自己也付得起,但是他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自己是公职人员,用点公家的东西也没什么,即便曾因担心被查处,想停止这种错误行为,但最终还是因侥幸心理害了自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做了违纪违法的事,就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楚“侥幸心理"这杯毒药。怀揣侥幸之心,处处“揩油”,企图蒙混过关者都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破除特权思想。权力是把“双刃剑”,不能严以用权的结果必然是刺伤自己。加强自律的敌人是特权意识,本案中的执法队长陈某就是没有防范特权意识,不仅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私家车“开路”,还纵容自己的下属谋私利,共同违反规定在车费报销上搞特殊化。防范特权意识的保障是主动接受监督。监督是“政治体检”,是打“政治疫苗”,必须始终在党员干部身边紧紧相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单位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扯袖,自觉诚恳地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习惯在有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根除顽瘴痼疾。“车轮上的腐败”是群众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风”。用车腐败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因此,粉碎违纪者的侥幸心理或贪婪企图,就是要坚持反腐零容忍、无禁区,让瞒天过海者无处遁形,让蠢蠢欲动者断了念想。各单位对“私车公养”专项整治中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切实抓好整改,加强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并在监督方面持续下功夫,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通过不定期开展跟踪抽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大惩处力度,让“油耗子”无处遁形,形成对“车轮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天纪宣)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