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智赋百业 能启千行”主题活动暨广州智算联盟2025年第一次会议在广电平云广场举行。
大会揭晓了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全市共有33个案例入选,其中天河区9个案例上榜,占全市三成,入选案例涵盖AI+医疗、AI+制造、AI+城市、AI+农业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天河力量”备受关注。
领跑
首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天河占三成
广州市首批33个“人工智能+”典型案例涵盖“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从入选案例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经济社会多领域加速融合,催生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催生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新产品。
记者获悉,天河上榜案例涵盖AI+医疗、AI+制造、AI+城市、AI+农业、AI+教育、AI+客服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彰显了人工智能的“天河力量”。
其中,广州鲲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视觉AI计数系统通过在边缘计算机上部署视觉AI算法,可解决连包、叠包计数问题,实现精准计数出库;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计数精度,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的AI农事助手通过农田大模型,深度集成DeepSeek,赋能农事作业耕—种—管—收全流程,实现精准感知预警、精确决策调度、精细闭环管理。提升灾害感知水平,促进农作物稳产增收。
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IGC实战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综合实践平台,提供AIGC课程、语言模型、文生图、智能体开发等模块,加速AI应用开发与创新能力提升。
赋能
推动“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赋能”
以AI通用大模型为智能基座,加上智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构建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广州正以各种垂类模型来赋能千行百业。
在天河,“人工智能+”解锁无限可能。天河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深厚、要素集聚、应用广泛、载体丰富,正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赋能”。
产业链优势突出,应用场景多元,人工智能领域的“天河力量”在AI+大模型、AI+智慧城市、AI+商业智能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在AI+文化创意领域,网易AILab数字人生成算法和图像视频生成算法为游戏动漫创新应用提供了新力量。酷狗音乐的语音克隆算法打造了首个“AI爸妈”功能,用户录制10条短句后,即可生成与用户音色一致的音频信息,用家长声音为孩子朗读故事。此外,灵犀互娱、四三九九、贪玩等文化创意企业也广泛应用AI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和运营。
在AI+商业智能领域,钛动科技整合了Meta、Google、TikTok等海外流量入口,服务超8万家企业出海。其AI创意平台Tec-Creative 2.0实现营销全流程智能化,带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
在AI+智慧城市领域,佳都科技的“交通大模型”实时分析城市交通数据,预测拥堵与设施使用情况,打造了全球首批智慧地铁线路。智鹏车联网研发的XGPT是小鹏汽车基于GPT模型的升级版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提供更强大的智能语音与多种功能的深度融合能力。
加速
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先行示范区
人工智能,是广州全力建设的千亿级产业链群之一。广州正发力两大“国”字号——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持续加强数据、网络、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的百花齐放,背后是天河在AI领域的不断布局和一批人工智能企业的高度集聚。
瞄准核心要素,天河资源丰富。天河区的“算法+大模型”资源丰富,大模型方面,网易、小鹏、UC、佳都、冠岳网络等5家企业的6个大模型通过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算法方面,网易等43家企业的57个算法获得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约占全市的30%。
算力资源方面,天河区集聚“重器”,坐拥中移动南方基地、电信亚太信息引擎、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3个算力中心,率先落地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目前会员数、交易标的数均居各区首位,累计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一半以上。
瞄准政策供给,天河“真金白银”支持,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先行示范区。去年12月,天河区印发实施《广州市天河区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叠加,围绕人工智能“黄金三要素”,对单个企业每年最多给予1500万元的有力支持。政策内容包括强化智能算力供给、激励智能算法研发、推动数据要素“破壁”等,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