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新城华夏路南北两侧公交站焕发新貌,曾经被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层层包围” 的华夏路公交站,如今重现清爽面貌,候车市民抬脚即可进站,高峰期的拥堵乱象彻底改观。
记者从人大冼村街道工委获悉,通过人大代表牵头调研、多部门协同治理,这一困扰周边居民的“出行堵点”已实现从“电鸡围站” 到 “畅通无阻” 的蝶变,成为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非机动车“围堵”公交站点?多方联动破治理难题
近年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与过去几年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增量正不断挤兑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从上下班通勤到附近日常出行,对于不少居民群众来说,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工具。位于广州繁华的珠江新城中心区域的华夏路,周边高楼林立、大型写字楼宇众多并且集中了多家重点医院(中山眼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每天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企业职工和就诊患者。
在早上的高峰时段,数以百计的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无序地停放在华夏路北东西两侧的公交车站周边,形成了层层“包围圈”,导致候车和上下车的居民群众无处等候,需绕行一大圈才能到达候车区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出行便利,更对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城市客厅形象造成影响。
经调研发现,该处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的根源颇为复杂。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原有规划设施与当前交通业态不匹配,公交站周边缺乏专门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导致车辆无处可停;另一方面,道路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出现“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
非机动车“围堵”公交站点是表,停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里,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人大冼村街道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与建言作用,先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楼宇物业召开议事代表会、现场督办会、“回头看”等,就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物理隔离设施有效划分停车区域,并设置醒目的禁停标识引导市民群众规范停车。
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人大代表精准把脉
为防止问题反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人大冼村街道工委积极构建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巡查—反馈—整改”闭环工作管理,有效解决该处乱停放现象。
建立整治工作微信群,冼村街邀请人大代表、职能部门、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居委会组成线上沟通平台,实时反馈问题、共享信息,提升协同处置效率;同时组建“1+N”联合巡查队伍,由1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牵头,N名城管执法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共同参与,每日早高峰时段定点值守,加大巡查频率,第一时间发现、处置、清理乱停放非机动车,及时劝导、纠正违规停放行为;三是采用疏堵结合方式,依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意见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在辖区内的重要商圈、写字楼宇、主干道沿线等人流密集区域因地制宜划设停放区域,应划尽划,能划多划,从根本上满足停放需求,让非机动车停放有文明也有秩序。
整治前
整治后
随着一道道醒目的标识线在华夏路公交车站周边清晰划定,一排排非机动车整齐有序地停放在专属区域内,曾经被车辆“层层包围”的公交站台重现清爽面貌。如今,候车群众无需再绕行百米,抬脚即可便捷进站,高峰时段的拥挤与混乱已成为历史。
市民群众感慨道:“以前上下车得在车缝里挤来挤去,现在站台周边整洁畅通,进站乘车时间少了一大半!”这一变化背后,正是人大代表扎根一线、主动作为,以“脚上沾泥”的调研力度、“马上就办”的履职速度、“一抓到底”的监督韧度,将群众的“烦心路”变为“舒心途”,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守初心、担使命”的深厚情怀。
接下来,人大冼村街道工委将继续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代表的专业特长作用,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汇集和倾听民意,使更多宝贵的“金点子”成为开启城市治理新局面的“金钥匙”,推动城市发展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