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CBD如何比肩世界一流CBD?7月26日,AECOM公司在位于上海的总部分享了第二期的阶段成果总结,围绕打造“富有岭南生命力的CBD”概念,对目前CBD内存在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从7月11日正式公布征集的两个星期中,南都记者根据AECOM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广州市规划院)前期所提出的五个维度、五个片区进行实地走访,在天河CBD珠江新城片区的五个主要区域,我们收集到了超过两百份的调研信息。
在这些受访者当中,有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管,有来自领事馆的代表、有企业员工,有社区居民,有远道而来的外地访客。他们为天河CBD微改造提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关于天河CBD的微改造提升,他们有很多话想说。
结合AECOM以及广州规划院第二阶段的总结,我们将这些问题共梳理了30个不同方面的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痛点。从本周起,还将开通网络痛点榜单,邀请市民前来参与痛点投票,建言献策。
流畅的节奏:
期盼高质量的交通系统,完善出行的每一步
关键词:迷路、拥堵、共享单车、地下空间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显示,其中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来自“交通”,在首批发放问卷的200位受访者中,收回了163份有效问卷,根据意见整理的结果显示,有45位受访者,对“交通”方面的问题表示关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跟建议。
1.出行难这可能是每个大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拥堵”的车流该如何改善?在提交的意见中,对于“交通拥堵“的反馈为数不少,市民罗吉安表示,珠江新城的高峰期堵得可怕,建议研究高峰期集中在哪段时间该如何提升改造:根据高峰期制作出不同时间道路不同利用的策略。
2.指示系统不友善在第二阶段的总结汇报中,根据前期收集到的意见显示,市民对于珠江新城站地下通道、APM线花城大道站、猎德站地下通道、潭村站地下通道缺乏对出口重要目的地的标注提出了意见,希望可以强化识别系统,指路标示应该更加清晰。
3.广图地下迷宫对于不少人来说,从珠江新城地铁站前往图书馆的线路,有些难走,特别是对视障群体而言,不清晰的指示系统,让他们“看”不到路的尽头。
4.花城汇地下迷宫作为中轴线上最庞大的地下空间,花城汇连接了珠江新城地铁、APM花城大道站、妇幼医院站以及大剧院站和周边写字楼宇,然而这个标示系统混乱,部分空间单调且压抑,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5.地下停车容易“荡失路”地下停车场被划分为13个不同的停车库且标示系统混乱,极易迷失方向。市民庄美蓉在提交的意见中对此表示肯定,“很多老司机就算开车多年,也不愿意过去CBD区域,一进来就迷路了,很多区域车道连接,但指引不清楚,且堵车问题也很严重。”
6.过街不容易对于珠江新城区域内的天桥意见,主要集中在天桥因缺乏遮阳设置以及指示标志,使用率极低。如珠江东路、金穗路天桥;人流密集但又缺乏交通信号灯的华夏路、华利路美领馆周边、行人隧道过长,需绕行较长距离,行人横穿马路现象严重的金穗路-华夏路交界口。
7.天桥能否有电梯珠江东路、珠江西路与花城大道、金穗路交界位置的人行天桥使用率不高,除了缺少遮阳棚架,有市民建议是否可以增设电梯,以此提高市民使用天桥的积极性。
8.老弱妇幼聚集区域,急需更友善的出行系统根据南都记者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在这些区域周边普遍存在了以下这些问题,包括:APM妇幼中心出入口与周边的环境联系生疏,从该站点到妇幼中心的道路长且难走,需要上天桥下隧道,对于带着小朋友的家庭来说,并非出行的最佳选择。
9.共享单车好与坏市民张小姐在提交的意见中表示,共享单车短距离的代步非常实用,但是当需要穿过花城广场时,只能绕行黄埔大道临江大道,或者下隧道跟汽车一起通行,非常不方便,严重影响珠江新城西区和中区的交通。
在地的美学
如何让岭南文化融入到CBD中?
关键词:海心沙、猎德涌、街心公园
富有岭南生命力的CBD,岭南景观特质元素是必须补充的一项。同时,展现天河之美同样是景观提升一大重点。中轴、海心沙、猎德桥、广州塔等地标建筑的景观层次感还需增强,目标是打造出更多能代表天河形象的“明信片场景”。
10.猎德涌东岸提升最具猎德代表性的龙舟与祠堂在此同时呈现,体现了浓厚的岭南民俗人文风情,但猎德涌此段水质不佳,气味大,影响公共活动品质。
11.猎德片区内提升猎德片区内代表当地传统的祠堂现址未充分保护利用。祠堂被象征性地置于回迁房社区的周边,而由于门禁社区的封闭形态,不具备方便的可达性。
12.海心沙公园提升海心沙目标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五星级景区和文化旅游名片。来自荔湾区的广州市民黄超鹏认为,从亚运会后的几年来看,海心沙没有一个长驻广州的活动,另外建议改建为全民运动场所,综合活动场所。能否打造一台精彩的大型“城市灯光江水实景演出”,成为海心沙的品牌?
13.公共场所开放时间以广州图书馆为例的各类图书相关设施的营业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点至晚上9点,不能满足夜间阅读活动需求。广东省博物馆等文艺博览相关单位开放时间更短,多为早上9点至下午5点。
14.活动缺乏互动参与珠江新城的文艺博览单位以博物馆和艺术馆为主,互动、参与、培训等更多功能有待补充。
15.公共雕塑缺说明在花城广场、各地标写字楼门前广场等公共空间,可见到不少展现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各种造型的雕塑,但多数存在摆放过于随意、缺少解说、耗损严重等问题。
16.闲置空地合理使用在珠江新城片区,有不少户外空地,这些空地现状为三无,无座椅、无商业店铺、无儿童娱乐设施等。有喜好玩滑板的人士表示,应该活用每一块户外以及地下空间的闲置空地,作为小型社区运动场,将这些闲置空地变成有益于社区居民使用的空间。
人本的关怀
整体提升,惠及每一位与CBD有联系的人
关键词:花城广场、临江大道、公共配套设施、兴盛路
作为天河CBD区域最重要的人群,天河CBD整体提升行动计划满足白领的需求是首要之务,在设计者们看来,还应该平等地回应多元使用者的需求,其中包括居民、游客、甚至弱势群体,提供关注细节与体贴不同人群的公共服务。
17.洗手间缺基本设施市民裘树林在提交的意见中指出珠江北带状公园、花城广场东至琶洲大桥间,厕所太少,目前只有猎德对面和马场路与临江大道交口处各有一个洗手间(只有两个蹲位)很不方便。使个别游客和早晚健身的人在绿化带内大小便,很不卫生,也不文明。其次,广场上母婴室、饮水设施缺乏,坐凳布置不合理、且没有足够的遮阳配套,时值炎夏,让不少游人望而却步。
18.部分区域灯照不足每年灯光节是花城广场最璀璨的时候,然而,当节日过后,随着设备陆续退场,广场也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在收集到的意见中,有市民表示,花城广场与临江大道交界处功能照明严重不足,影响到夜间的行人出行。
19.花城广场出入口设置据统计,花城广场周边设置了18个不同的出入口,其中有2个二层连廊出入口。但目前出入口间隔过大,每个入口间距约200m;边界绿地有许多人为踩出的小路,然而公共绿地边界植物过于密闭,视线完全遮挡,两侧空间隔绝。从城市中心的小树林穿过,并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20.公共配套不足根据走访的统计资料显示,穗福路、华穗路、金穗路沿街,有不少居民、白领、学生以及前来办事的人,然而,在户外区域可提供休息的座椅不多,如学校周边,家长前来接送孩子时没有可以提供休息的区域,其次则是妇幼医院外侧,人流密集,但缺乏合适的休息区。
21.无障碍设施问题CBD内不少无障碍设置还不足够称得上无障碍,缺乏导盲砖、视障人士的导航指示系统标示混乱不清晰、残障坡道指示不清晰不容易被发现,声音识别系统缺乏。这些对于身体健全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困扰,然而,当一位残障人士前来检验时,问题就很多。
22.路面不平有隐患市民邱冬兰在提交的意见中指出,珠江新城华夏路冼村派出所对出,通往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路段。该路段地面损毁严重凹凸不平,给路人带来不只是不便更是安全隐患。作为地铁站到妇儿中心的必经之路,非常多孕妇和儿童经过,凹凹凸凸松动的地砖绊倒不少路人。
愉悦的感受
让感受告诉你,CBD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设计、亲近自然、街心花园
CBD除了追求标志性的城市形象与机能外,应通过细致入微的环境设计,让人能透过“五感”的方式,与环境形成更友善的互动,从而带来愉悦的感受与深刻的回忆。
23.遮风避雨的设施作为亚热带城市,广州除了提供绿树遮阴,更应有充足的遮风避雨的设施。以珠江新城的人行道和地下隧道出入口为例,其中位于妇幼医院门前通往中轴的过街隧道会给家长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一旦下雨,便会出现妈妈推着宝宝冒雨前行的场景。不足够愉悦的出行感受,打击每一位前来天河CBD的人。
24.如何更亲近自然在中轴线上,布满绿植,然而在设计师眼中,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感。设计师认为,应该结合热带生物栖息地孵育与无障碍设施的环境设计,成为吸引妇幼群体的友善环境。
25.沿江走廊可以更美海心沙一带珠江边的滨水硬质河岸空间单调重复,缺乏停驻节点和休憩设施。目前海心沙附近的沿江走廊仅仅是是作为通行通道,如果想在这里停驻欣赏珠江美景,只能靠着江边护栏稍作停留。
26.合理利用连接空地作为联系中轴南北与东西向人流重要的交汇点,大批在这里上班的白领、居民、游客在这里汇集,但偌大的广场周边景观单调,基本上都是石屎楼宇的“灰色空间”,缺乏应有的活力。
27.建筑形态要统一猎德涌两岸商业业态及建筑形态与整体风格定位不符。本该定位本地风情的猎德涌沿岸,出现了波斯柱等不统一的元素。
28.街心花园“被冷落”作为衔接西侧城市绿道与珠江新城东侧商业空间的重要界面,这里的街心花园视觉被遮蔽,被栅栏全程围蔽,活力低。珠江新城西侧社区原本开敞绿地已经极少,这里大有潜力改造成为室外运动场地,服务周边大量的办公人群。
社区的温度
让社区更美好增添商务集群的人情味
关键词:社区、城中村、兴盛路
社区是人聚集的基本驱动与组织,在设计者们看来,CBD的商务集群里应融入社区般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元素,功能互动、创新分享,在CBD繁盛的商务活动中,注入积极的交流氛围与亲切的社区温度。目前珠江新城内居住与商务社区间分割较为严重,且社区缺乏特色
29.提升社区活力作为CBD区域内,最完善的一个城中村,高楼林立的猎德村里,有原住民、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士以及白领等。周边楼盘密集,然而缺乏统一协调和公共社交空间、楼盘间相对独立。如海安路沿街商业较少,缺乏活力。
30.兴盛路如何发展在收集到的意见中,对于兴盛路的诉求,大多来自于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据不完全统计,沿街的小区有过万的住户,有提建议的居民表示,“兴盛路应该打造成为有活力的步行街区,增设儿童娱乐设施,行人休息区,而不是仅有餐厅和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