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河动态 > 媒体聚焦

沉浮24载: 太平洋电脑城的芳华与嬗变

发表时间:2019-01-04 00:25:06 信息来源:本网 浏览量: -
A+ A+ A+

2019年元旦,位于岗顶的太平洋电脑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一个多月前,太平洋电脑城所在的大楼,被一家公寓酒店以182.2万元/月的价位竞标成功。

这座于2019年元旦易主的九层建筑,过去曾有“中国最大的电脑市场”之称。经由此处引进的英特尔,业已历经了将近二十代的CPU迭代;中国制造的相纸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国;创业者从不名一文到身家亿万的发迹神话无数次在此地上演……曾经的IT产业圣地,从未在百舸争流的同行竞技中落后,也没有在险象环生的金融危机中沉沦。

然而,却在商圈转型路上,被资本洪流“半推半就”着开启了新的命运。

IT江湖

70后一代“弄潮儿”的青春记忆

多年以后,站在百脑汇A座顶层30楼办公室的窗前,苏东向西南俯瞰暮霭沉沉下的参差楼宇。太平洋商业中心悬挂的巨幅耐克广告、西洋风格的广州海关缉私局、展望数码城上的绿色招牌、被新式大厦包围的破落石牌村一一尽收眼底。

“变化太大了!”苏东在岗顶打拼了19个年头。那时,苏东是不名一文的打工仔。如今,他已经成为业务遍布海内外的钰涵纸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伴随苏东共同成长的,是与他“相看两不厌”的太平洋电脑城。1999年,高中还没毕业的苏东辞别了江西老家,南下广州闯荡。他驻足的第一站就在太平洋电脑城脚下。

当时,BRT站台仍未建立,白底红字的公交站牌依次竖立在太平洋电脑城A场侧门外的人行道上。出入电脑城的采购者与候车的人群汇聚,形成缓慢挪动的绵延数百米的人海。

世纪之交,这里是管窥全球化浪潮的前沿阵地:广交会上未能找到心仪产品的刚果买主,往往能在这里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地企业高管通常会带领一批懂技术的员工来到鳞次栉比的数码档口“淘金”。

三教九流在此地谈笑风生,各色人等在此地熙攘往来。太平洋电脑网高级主编范俊辉就是其中一员。1995年,当他还是小学生时,就跟随哥哥一起,来到刚创立一年的太平洋电脑城(后来的A场)选购硬件。接触电脑前,他用小霸王游戏机玩过魂斗罗。进入卖场,商铺显示屏上高清精美的游戏画面,犹如磁石吸铁一般将他“定”在原地。

后来,范俊辉家里添置了第一台电脑。这台处理器为“奔腾100”、内存仅8MB的白色“胖大头”售价高达万元。按照当时的情形,范俊辉需要攒够20年的压岁钱才能买下它。从那以后,他对数码产品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太平洋电脑城成了他每月必去的消遣场所。每有最新的硬件摆上货架,他都会想方设法凑齐零花钱,将其收入囊中。

长期“泡”在电脑城的范俊辉,在初中时成了有名的“电脑高手”。无论是早年依靠指令编码指挥操作的MS-DOS系统,还是后来逐渐被大家熟知、依赖鼠标操作的windows95、98系统,他皆有涉猎。家人起初对他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反对,被越来越多登门求教修电脑的人化解了。

那个年代,“懂电脑”是一种时尚。IT青年关于电脑知识的习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岗顶数码商圈。1997年,太平洋网络集团CEO林怀仁为迎合时代潮流和公众需求,在电脑城A场的马路对面,租下了一栋11层物业大楼,并将其改建成电脑城二期(B场)和写字楼。

A、B场的入口处各放置有5台15英寸显示器的公共电脑,供人们查询每日更新的软硬件报价信息;电脑城内的《慧聪办公》《今日商情》《IT168》等期刊杂志,刊载了各种先进电子配件的参数,每逢出版便洛阳纸贵;当地周边一度出现过的肯德基、大西豪等快餐店铺,成为IT业高手与“小白”交流对谈的天然港湾。

这些基础设施,为“弄潮儿”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遇。岗顶地区名气最大的太平洋电脑城,被众多70后计算机专业的学子们尊奉为“IT界的黄埔军校”。

兴盛之道

“线上鼠标+线下水泥”征服实体营销业

“太平洋盛世”的发轫,离不开1999年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com.cn)的上线。在那个OICQ尚未更名QQ、大哥大仍在手机市场、上网需要拨号的年代,专业网站和门户论坛成为中国早期网民消遣交流的渠道。

PConline网站依托太平洋电脑市场丰富的资源优势,将每日上架的新产品(如CPU、主板、内存等硬件)的报价、性能、优劣势等信息,第一时间公之于众。久而久之,这里成了国内IT产品的资料库,并吸引了无数电脑迷在该网站的发帖区进行“华山论剑”。

太平洋电脑城海量的产品市场与网站首发报价信息相得益彰。这种“线上鼠标+线下水泥”的营销模式,短时间内迅速风靡全国。一位早年涉足IT圈的商家表示:“网、城结合犹如双剑合璧,在IT圈单纯倚赖实体销售的年代,这种创新模式是无敌的。”

2004年PConline网站刊发了两篇测评文章《全球首发:ATI秘密皇牌9550深入评测》、《50%性能提升!镭9550爆炸性潜力发掘》。文中推荐的“Radeon9550”显卡,一度击溃同时期的其他显卡,成为年度销量最大、版本最多的显卡,被网民们封为“神卡”。

每逢新品上市,在太平洋电脑城为核心的岗顶数码圈,时常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象。“类似于现在‘双十一’的购物狂欢。”苏东回忆,那会儿汽车驶过1.3公里的岗顶数码一条街,最少也要花费40分钟。

2000年初,太平洋电脑城一楼的商户,每个月能够赚取20万元的毛利润。旺铺转租的消息刚放出去,就会有打算接手的人排队问价。他们为此甚至不惜支付最高百万元的“顶手费”。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能在太平洋获得一个铺位,不管是否赚钱,都说明了你的身价。”

无论是老板大亨还是贩夫走卒,在太平洋电脑城工作的人,一时风光无两。受职业荣光的感召,范俊辉大学期间,利用暑期在此处兼职打工,从事装配电脑的工作。当时,每装一台电脑,即可得到至少千元的净利润。行业的竞争压力和源源不断的客商,造就了装配工人的高效——如果45分钟仍然不能完成装机,就将面临被炒鱿鱼的下场。

大学毕业后,范俊辉在同学们羡慕的祝福声中,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太平洋电脑网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为IT高手云集的PConline网站撰稿,评测数码产品。

工作初期,范俊辉遇到的困难显而易见:如何避免“班门弄斧”的笑话,让测评文稿对得起网友。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超越前辈短期来看是不可能了,底线是不能让PConline的名声砸在我手里。”

为此,每当拿到新出的CPU产品,范俊辉与同侪们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只为抢发全国“首测”。后来,他在PConline网站以“英雄饭”的网名,开辟了“装机”栏目,评点电脑配置的合理性。

据常年行走于广州数码圈的人士介绍,1994年4月,太平洋电脑城开始营业后,周边的散户买家逐渐走向集聚。规范的卖场管理与新颖的销售手段,吸引了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附近高校的消费群体。

学生受制于经济水平,往往追求更高的性价比。“DIY”的装机形式由此风靡。他们并不青睐现成的套机,而是自主购买配件组装成机。岗顶数码圈的博大丰富,满足了他们货比三家、择优搭配的“攒机”需求。

乘着这波时代的东风,范俊辉取得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就。不过,他很快意识到,电脑城的危机将接踵而至。

探索新路

直面业态模式的多面“焦虑”

暴风雨来临前,空气会泛起灼烈而腥香的混杂着草木气息的泥土味。

2006年,范俊辉第一次嗅到了关于电脑城未来命运的“土腥味”。那一年,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成交额一度超越了沃尔玛。同年,中国网民的数量突破1亿。

起初,范俊辉主要在淘宝网购买衣服。某天,他灵光一现:“既然都是商品,那么把‘衣服’换成‘电脑设备’,淘宝网的销售模式是否可以取得成功?”

彼时正值鼎盛年代的太平洋电脑城,让范俊辉的这个念头如流星般拂过脑海,并在随后的很长时期内归于沉寂。然而,随着对行业了解的加深,范俊辉重新拾起了早年的想法。他发现,信息时代奔涌向前、IT技术日新月异,电商面前的电脑城模式显得后继乏力。

2007年,曾与太平洋电脑城一起打下江山的PConline太平洋电脑网远赴香港上市,二者开始独立运营。电脑城里开始出现空铺、顶手费的价格急剧“跳水”。

商铺老板黄勇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昔日的作息。几年前,他早上9点来到电脑城开门迎客,午饭常常拖到下午两三点才胡乱吃几口。晚上七点多,电脑城的保安清场后,顾客如潮水般散去,喧嚷的电脑城归于寂静,那是黄勇劳累一天后的难得闲暇。

如今,在门可罗雀的铺子里,无所事事的店员们在笔记本电脑上看起了电影。晚上打烊后,生意会突然“开张”。白天忙于工作、无暇逛商场的客户,在淘宝上看到所需的产品,联系黄勇取货。为了这单生意,已经到家的他不得不在华灯满街的夜色下,跑一趟仓库。

网络购物的普及,极大分流了IT市场的客流量。买主们通过天猫、苏宁等平台的直营电商,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品的几乎所有信息。过去太平洋电脑城赖以风靡全国的网上报价系统,在信息的速度和透明度上遭遇“双杀”。

“以前是买者听卖者介绍,现在是买者向卖者科普。大众早已吃透了产品的性能参数。”苏东感慨,兴于科技网络的太平洋电脑城,正在喜新厌旧的网络科技中走向消逝。

其实,遇到发展难题的太平洋电脑城,对自身处境的知觉如当年“发迹”捕捉商机一样敏锐,早早就在尝试探索成规模的高端科创业态之路。

2012年天河区政府曾聘请国际顶级策划公司,对天河路商圈进行整体策划。这份规划明确将“继续围绕IT零售核心,拓展‘服务+体验’型业态,转型为IT主题的shoppingmall,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和服务体验”。

2014年,天河区印发的一份转型升级的内部方案同样指出,当地将以太平洋数码广场等卖场为示范,推进石牌IT电脑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打造“体验式主题潮流区”。

上述两份文件同时指出,包括太平洋电脑城在内的岗顶电脑批发市场,将逐步去“电脑化”,建设众创空间、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例如,推动一批低端、小型的电脑市场向商贸文化配套转型,重点培育年轻时尚产品与IT科技衍生的新产业,引入高科技应用研究企业总部以及周边大学附属研究机构,打造电子产品发布平台。

为了把岗顶数码圈打造成天河区的“创业大街”,2017年以来,当地属地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专程前往北京学习。对此,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的一位内部人士坦言:“但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实现转型的难度很大。”

如他所言,尽管尝试过多种“突围”,太平洋电脑城的主营业务,依然围绕着IT产品售卖事业打转。曾经“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北京中关村乃至深圳华强北,都已经形成了创客产业高地,并分别诞生出百度和腾讯等巨头。

随着2019年元旦钟声的敲响,这座曾经被商户们视为行业领头羊的电子大卖场,在“新主人”的多元发展规划中,在百舸争流的数码行业中,能否走出一条转型新路?

■声音

转型需要结合

“广州特色”

中山大学主管的学术刊物《现代计算机》,曾在2010年刊文《电脑城兴衰》,记载了以广州数码城的发展情况。该文提到,1991年,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后门自发形成的DIY卖场,即五山科技街,是华南甚至中国电脑城卖场的雏形。

据统计,从那以后,广州形成了大大小小16个电脑卖场(包括分期卖场)。

随着1994年太平洋电脑城的开业,电脑城进入封闭卖场时代。卖场装修讲究,且有空调,布局合理,故人流逐渐从科技街转到天河路,人们开始告别脏乱差的科技街。

2008年以后,广州再无新开的电脑城。据此,业内人士将2008年到2010年之间,视为广州电脑大卖场“由盛转衰”的拐点期。

时至今日,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形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坦言:“电商销售对铺位买卖的冲击影响较大。”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电脑城空铺率的增加。占据岗顶优良的商业地段,当地期待入驻的产业能够带来更优质的税收等投资回报。在丁力看来,无力承载此希冀的太平洋电脑城,最终走向衰弱“是必然的”。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彭澎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电商的力量越来越大。太平洋电脑城已是坚持到最后了。”如今,岗顶商业圈主要做的是餐饮业,但是同质竞争严重,产业发展尚无明确的方向,当地仍需继续摸索合适的产业类型和发展路径。

“以深圳的华强北为例,其形成是由电子信息产业推动而成的。IT产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华强北就形成了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IT产业资源配置中心。”丁力提到,华强北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的孵化器,打通了市场、生产和研发等诸多环节。当地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明显高于太平洋电脑城。相比之下,太平洋电脑城主要面对的只是终端消费者。

何谓“打通产业链”呢?丁力举例解释,当年比特币热潮出现后,华强北市场给出反馈后,当地很快出现了“比特币挖掘机”。这种科技传导能力和研发水平,是有整个深圳的IT产业在做支撑的。所以以售卖业为主的广州地区的电脑城,很难与华强北形成对标。

丁力认为,岗顶地区尚存的电脑卖场,要想实现升级或新生,需要结合广州本地的产业优势。例如,广州市近年来对芯片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当地可以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引入芯片等新兴高科技,助力数码电子业的发展。

彭澎也分析了北京中关村和深圳华强北的“进化”历程。他谈到,北京、深圳的转型是依托高校或高科技企业带动。被众多高等学府环绕的岗顶同样接近智慧资源。当地的数码电子产业与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天河软件园的企业合作,形成产学研+金融+互联网的模式非常重要。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