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国家对课程的要求如何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身上?2022年3月3日,天河区教育局主办“种子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答辩展示会,活动在在天府路小学(翠湖校区)以线上与实地交互方式进行。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表示,该项目为期三年,首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为出发点,找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区内17所学校成为项目种子学校
自2021年3月起,天河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签订“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项目由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对接,区内遴选17所中小学(含民办教育学校)作为项目种子学校。
据了解,双方合作内容包括:研制或优化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研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期课程纲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历案的教学。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发展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形成明晰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课程观。
开幕式上,全区公民办学校的校长、行政领导以及学校骨干教师在现场和线上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的主旨发言,崔允漷提到:课程规划的站位很高,这个事情正是落实六个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减”机制深化拓展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很多学校来说,正是一个破立并举的过程,虽然极不容易却意义重大。
让孩子上课都能有所收获
当天上午,八十九中学、华阳小学和天府路小学完成答辩展示并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周文叶、胡惠闵、吴刚平等知名教授的指导。答辩中专家指导“种子学校”优化完善课程规划方案,在面对教授对学校培养目标在改进过程思路进行提问时,华阳小学校长周洁表示,学校之前有一个太阳娃的培养目标形象,但这其中缺乏信念教育和美育,所以在这次课程规划研制过程中,组织了全校老师以及孩子家长来一起研讨,最后发现之前太阳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考虑到传承性和推广度,于是我们最后才决定继续使用太阳娃的形象,将其中的‘个性鲜明’和‘享受阅读’调整为 ‘心有远志’和‘尽善尽美’,这样既能反映对孩子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反映了美育的重要性。”
“我们这一年完成的是课程宏观的规划,根据国家的课程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课程规划,之后要做的是怎样把课程落到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又怎样落到每一堂课、每一个孩子身上,让孩子上课都是有收获的。” 王建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项目虽然第一期计划为3年,但天河区希望根据实施情况不断调整深入,花10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实施该项目,从而成为撬动整个天河基础教育的一个深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