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河动态 > 媒体聚焦

致敬天河劳动者!山海连心来穗有家,为他们的奋斗点赞

发表时间:2022-05-02 10:10:42 信息来源:南方+ 浏览量: -
A+ A+ A+
  “五一”劳动节到了。在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他们艰苦奋斗、挥洒汗水。他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们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追逐心中梦想。
  记者从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天河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我在天河的故事”征集活动,邀请贵州籍在穗务工人员分享在穗工作生活的感动与收获,传递稳岗就业幸福感,讲述贵州籍在穗务工人员的“中国梦·劳动美——我在天河的故事”。
  当下,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广州与毕节山海心连。在广州天河,也有许许多多贵州籍转移就业脱贫人口在各自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有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逆行人”,有默默无闻守护整洁市容的“城市美容师”,有热情服务群众的社区工作者等,他们以劳动之美共建“美丽天河”,绘出一道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风景线。
  天河正通过山海心连之家服务站向贵州省毕节市来穗务工人员提供服务让贵州毕节人士融入广州,让贵州毕节老乡来穗有家。
  你被谁的故事感动?最想为谁点赞?一起来致敬天河的劳动者吧。
  致敬天河劳动者,你最想为谁点赞?(可多选) 投票:致敬天河劳动者,你最想为谁点赞?(可多选) 廖四友:在广州奋斗,不仅有家乡的关怀,还遇到了幸福 苏江江: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山海真情薪火传 徐德丽:服务广州,因为这里是第二个故乡 朱碧:抗疫前线“逆行者”, 青春力量有担当 提交
  朱碧:抗疫前线“逆行者”,青春力量有担当

  来自贵州省七星关区的朱碧,属脱贫人口,自2019年来穗工作,目前在天河区某高校任校医。在汹涌复杂的疫情袭来之时,她响应组织号召,认真负责做好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休息之余,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诙谐乐观的打油诗:空中疫情弥漫,地上绿草如茵,核酸逐一检测,守护花城,我先行。
  郭加红:默默无闻“城市美容师” ,平凡岗位我自豪

  天河区长兴街环卫站工人郭加红,是一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脱贫人员,自2020年3月通过天河区对口帮扶协作转移就业来到天河务工,一直稳定就业。
  郭加红说,来到这春暖花开,充满爱心的广州城,成为一名城市美容师他感到兴奋而自豪,始终怀着尽心尽力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好在有广州人社局,山海心连之家对我们的关心和问候,给了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更加觉得劳动最光荣。感谢你们,感谢我的祖国,生在中国我骄傲。”
  苏江江: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山海真情薪火传

  来自贵州纳雍县的苏江江,属脱贫人口,2020年毕业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一直想来广州工作。苏江江的父母自2021年4月入职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站,成为环卫工人,并接触了解到天河区“山海心连之家”服务站。
  从父母口中,苏江江也获得了对天河区“山海心连之家”服务站的深刻印象。因为父母都不识字,对一些政策都不太了解,但天河区山海心连之家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主动联系他们,为他们宣传服务政策,邀请他们参加山海心连之家活动,并定时跟踪了解他们的情况,提供及时的帮助。2022年春节后,同在天河环卫站务工的叔叔还通过员村街山海心连之家的对接服务,顺利搭乘了广州市与毕节市人社局联合组织的返岗专列回穗务工。
  在办理天河区对口帮扶地区脱贫人口就业补贴时,父亲苏应权认识了天河区人社局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今年年初,他向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能为其儿子苏江江推荐合适的岗位,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在联系苏江江后,积极推送就业岗位牵线搭桥,最后成功把苏江江安置在天河区山海心连之家元岗站点,成为一名为贵州籍老乡服务的就业工作人员。
  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者,苏江江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期待,希望自己能将山海心连之家站点的工作做好,延续服务真情,服务更多的老乡,传递更多的天河温暖。
  徐德丽:服务广州,因为这里是第二个故乡

  徐德丽是一名在天河的家政服务人员,她来自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金沙。
  “2002年的时候我刚刚初中毕业,便跟着我的爸爸南下广州。”徐德丽说,自己清楚地记得那次旅途,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她和爸爸坐了两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才来到这个被称为祖国南大门的超级都市广州。
  在出站的那一刻,她为广州的美丽和繁华惊喜。她回忆起自己和爸爸坐上了从火车站开往华师大的33路公交车,下车后爸爸买了一碗竹升面,“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广州美食。”
  徐德丽说:“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把16岁到36岁这整整20年的光阴都留给了广州,这期间我进过工厂当工人,也做过餐厅服务员,现在做家政服务人员。”
  这20年她也见证了广州的成长,从2003年抗击非典众志成城,到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我从人生地不熟的小女孩变成了半个老广,还认识了很多贵州老乡,和老乡们一起走进了山海心连之家。感谢山海心连之家让我在广州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关怀,相信以后我的广漂生活会越来越好。”徐德丽说。
  廖四友:在广州奋斗,不仅有家乡的关怀,还遇到了幸福

  廖四友来自贵州毕节。2000年,他从老家来到广东省东莞市,随后经他人介绍来到了广州。刚开始人生地不熟,但慢慢地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也认识到了更多的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找到了一份薪酬较高的工作。2014年,他认识了妻子杜琼英,并于2015年有了孩子。
  因妻子身体原因,怀孕时需要不断卧床保胎。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决定辞职自己创业,开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小店,一个凉拌菜馆。因为没有经验,开了没多久就亏本了。好在“爱笑的人运气都不差”,我结识了一个做空调安装维修的朋友,从事着空调安装维修的工作,这个工作让他在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家里,从此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
  “2020年的一天突然有人打电话说是天河区员村山海心连心之家的工作人员,也是我的老乡,向我介绍山海心连之家是我们老乡的家,这里能为我们贵州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后面陆陆续续参加了山海心连之家的很多活动,组织家人一起学习,一起外出,还获得了许多慰问品,心里感觉很幸福。”他说,“在广州我建立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有份不错的工作,还有一个时刻关心我们的山海心连之家组织,我们很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