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河动态 > 媒体聚焦

名中医就在家门口!广州天河石牌社卫以数智赋能中医药服务

发表时间:2024-04-30 09:20:42 信息来源:南方+ 浏览量: -
A+ A+ A+

  AI智能中医体质辨识仪、红外光灸疗机……在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受到居民欢迎。截至2024年2月,共有居民3470人次接受了AI中医体质辨识仪的检测,数据在同类别广州市基层社卫位列第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应用的数智赋能。

  29日,笔者从天河区石牌街获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部署,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服务主阵地,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结合“中西并用、防治结合、形式多样、持续服务”的工作思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锻造“三区共管(馆)”,当好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排头兵。

  数智赋能:

  探索“三区共管(馆)”

  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既是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坚持把联系和服务群众健康作为中医药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探索打造“三区共管(馆)”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让中医药服务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在“软件”上,系统完善结构设计,将中药房、中医门诊、针推康复门诊三区合并组建为中医药综合科,并发挥广州市三级名中医院的龙头作用,通过专家下沉、业务培训等,促进人员、技术和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在服务中满足就医层次和体现人文关怀。

  在“硬件”上,依托广州市旗舰中医馆,丰富建设内涵,打造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各区特色互补、多元融合的中医药服务优势。

  中医门诊区设置诊室4间,于2022年6月挂牌成立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引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顾颖敏主任中医师及团队坐诊,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院年轻中医师,通过联合义诊、名医坐诊多种中医药服务形式,中医馆进一步擦亮“名中医工作室”的品牌。

  针推康复门诊区设置治疗室5个,宽敞明亮的诊室环境,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诊疗提供了舒适的体验感。依托“广东省特色灸法联盟成员单位”做优特色,针对岭南人多虚多湿的体质特点,中医艾灸疗法为最“简便效廉”的治未病适宜技术。除却增加艾灸治疗的种类,适时购置引进耳灸装置、红外光灸疗机及督灸仪外,中心还不定期举办艾灸养生相关讲座,在讲座中向居民展示不同成分的艾叶并邀请居民进行了艾灸的体验,通过体验讲座增加了居民对艾灸的认识及日常家庭保健知识。

  为进一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中药房借助互联网为居民提供空中药房及代煎中药快递到家的服务,并通过推出9种适合不同体质人群的调理方,中药特色调理方充分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此外,根据四时节气不同,中药房更为居民适时提供冬令膏方、秋夏令润肺方,包括中药香囊、沐足粉及外用贴膏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外治的种类,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外治选择。

  扩面提质:

  联动街道开展八段锦、中医药进社区

  中心充分依托天河区石牌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坚实基础,深化与街道联动开展八段锦进社区、中医药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义诊、宣讲活动,深入社区营造“讲中医、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创建扩面提质,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覆盖面扩大,进一步凝练服务特色。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持续开展中医药持续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在基层的落实,数据显示,2023年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11903人,已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数9511人,管理覆盖率79.90%。

  中心始终以创建为抓手,通过环境升级改造、优化整合资源,打造出各具有特色、又紧密融合的中医药综合科(旗舰中医馆)。三区共管、三区互补,形成一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内治外调中医药服务模式,并在社区居民中形成“看中医,到石牌”的良好口碑。作为广州探索AI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试点,依托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开展“AI智能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服务项目,提供“未病先防”新体验。

  中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旗舰中医馆的打造及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广州医科大学中医医院天河院区的品牌辐射效应,继续深化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做好名医传承工作,持续做好名中医下沉基层的建设工作,提升“看中医,到石牌”的品牌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