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广州市天河青年夜校(车陂分校)揭牌仪式在“一水同舟”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顺利举行,车陂分校正式开课。
活动现场,共青团广州市天河区委员会副书记刘思思向车陂街道团工委颁授了“青年夜校”牌匾。刘思思表示,车陂分校的成立,是天河青年夜校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的重要突破,希望车陂分校把握主旋律、扩大覆盖面、打好特色牌,打造成为青年找得到、信得过、学得好的青年夜校。
当天,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团支部书记郝满健、天河区非遗龙形拳传承人郝海华等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行家里手受聘成为夜校导师,为夜校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内容保障。
立足“有趣”,打造青年“精神放松地”
青年夜校好不好,课程设置很重要。为此,车陂街道团工委针对青年的现实需求,精心进行课程调研。
“多开些手工课吧,沉浸在手工制作的世界里,能够帮助我进入‘心流’状态,既有趣又解压。”“我想上中医养生课,生活不只眼前的‘枸杞’,还有远方的‘人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车陂街道团工委精心筹备了“文化传承坊”“畅享生活馆”“创造训练营”三大课程板块,开设龙形拳、瑜伽、中医养生、AI智能等10余门课程,满足不同青年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开课之初,我们还在担忧:这样办能不能行?有没有人来上课?没想到我们9月份的课程一上线就‘秒空’,大家的学习热情远超我们的预期。”车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帆说。
聚焦“有料”,构建青年“文化补给站”
在车陂这片被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土壤上,车陂街道团工委依托“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晴川苏公祠、郝氏宗祠等场地,带领广大青年进祠堂、看展馆、听故事、学手艺,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植入青年记忆。
在龙舟文化普及课程上,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潘穗莎介绍道:“眼前这幅名为《一水同舟》的水墨画,是由八位车陂本土艺术家共同绘制而成的。画中呈现的是艺术家们儿时记忆里的车陂招景日:爆竹声声,龙船齐聚,热闹胜新年。”
在花草灯笼制作课堂上,学员们小心翼翼地将花草宣纸粘贴到灯笼框架上,期待能在中秋佳节,用一盏花灯点亮中秋的夜空。
着眼“长效”,共筑青年“发展梦工厂”
如何推动青年夜校持续成长?一方面,车陂街道团工委努力健全工作机制,打造课程前、中、后的三“跟踪”机制,力求做到对课程质量的全过程把控。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办学模式,联动党政机关、基层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下一步,车陂街道团工委将持续聚焦青年现实需要,开设更多有特色、有深度、有温度的青年夜校课程,将青年夜校打造成组织、凝聚、服务青年的“充电站”“加油站”“服务站”,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