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河动态 > 媒体聚焦

持续实施三项工程,天河区托起困难群体“就业梦”

发表时间:2024-11-13 09:40:02 信息来源:南方+ 浏览量: -
A+ A+ A+

  壮大技工队伍、培育粤菜师傅、扩充家政供给……11月12日,记者从天河区人社局获悉,天河区持续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健全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机制,紧贴市场用工需求,打造“技能培训+就业”模式,破除就业瓶颈,拓宽就业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今年以来,天河面向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指导服务32931人次,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5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36人,特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1人就业率保持100%。

  挖掘就业“新机遇”,拓展“广东技工”工程 

  “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的电器直播间!今晚,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系列高品质家电,从智能冰箱到高效洗衣机,应有尽有……”晚上8点,白帮辉准时踏入直播间,他面带微笑,娓娓道来,热情洋溢地介绍各式家电。观众的弹幕不断滚动,气氛热烈。白帮辉专业且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让直播间充满活力。

  “上大学时,我曾获辩论大赛最佳辩手,毕业后遇上车祸,双腿落下残疾,只能坐轮椅出行,一直在家待业,就业成了一种奢望。”白帮辉说,棠下街社区就业专员了解他的需求,推荐他参加街道组织的网络营销师培训,并帮助他找到现在的工作。他重拾工作自信,越过人生低谷期,凭借出色的业绩和卓越的表现被公司评为销售冠军。

  白帮辉从“待业青年”蝶变为“销售冠军”,是近年来天河区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推动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实现就业的一个缩影。

  天河区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产业蓬勃生长,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催生了新职业和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培育出丰富多样的就业方式。

  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深入挖掘新兴行业就业“新机遇”,发动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拓展“广东技工”工程,推广跨境电商、互联网营销师等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打通技能就业渠道。今年,该局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577人次。

  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直播带货主播……在天河,像白帮辉这样实现技术就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就近就业“更灵活”,扩容“南粤家政”工程 

  深秋的天空湛蓝而高远,街道两旁绿树依旧葱郁。早上7点,周翠婷吃完早餐匆匆出门了,她要到距家不远的龙口小区照料李大姐。

  86岁的李大姐因患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卧床。老伴邓慧发无力护理李大姐,只好请钟点工周翠婷帮忙。李大姐吃完早餐后,周翠婷离开李大姐家,到医院照顾准备生小孩的产妇。

  去年,46岁的周翠婷还为打零工发愁。她出生在贵州纳雍县偏僻的农村,家里兄妹多,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没学历和技能,周翠婷常处于失业状态。天河区“山海心连之家”小宋推荐她参加社区组织的“南粤家政”工程培训,接受母婴、居家、养老、医护等系列培训。周翠婷对家政服务充满热情,经过刻苦练习,很快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近几年,天河区家政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标准规划家政服务体系,整合党建和社会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打造家政零工市场,构建“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了多元就业渠道。今年,该局“南粤家政”工程培训3387人次,4个街道获评广东省“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A级(优秀)站点。

  “家政服务时间比较灵活,我身体健康,浑身是劲,收入也满意。”周翠婷笑着说。

  “没有年龄、学历限制,只要掌握技能,勤快一点,就能找到事做,养家没问题。”来自湖南永兴县农村的田腊梅开心地说,她参加“南粤家政”培训拿到技能证书后,在汇景小区服务一对老夫妻五年,尝到了做家政服务的甜头,今年,成功介绍300多个老乡在天河区从事家政服务。

  助力实现“创业梦”,推进“粤菜师傅”工程 

  经典的蜜汁叉烧、酱香四溢的拌面、晶莹剔透的蒸饺……凭着一款款接地气、令人垂涎欲滴的精美菜品,潘茗芳在珠村的外卖小吃店得到众多食客认可,每月收入过万元。

  十五年前,潘茗芳原本富裕的家庭遭遇重创。她丈夫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肝硬化,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卧床不起,日常生活全靠潘茗芳悉心照料。潘茗芳辞掉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扛起照顾丈夫的责任。

  今年初,潘茗芳丈夫离世,她想找工作养家,可年过五十,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就业驿站的小刘了解到潘茗芳喜欢制作小吃,鼓励她参加“粤菜师傅”工程培训,提高求职或创业成功率。潘茗芳欣然同意。在培训班,师傅耐心传授经典粤菜的制作秘诀,选材、刀工、火候、调味等技巧都倾囊相授。潘茗芳每一步都学得认真仔细,渐渐掌握了食材搭配、火候变化、调味品适量运用等制作粤菜的窍门,厨艺日益精进。就业驿站的小刘说:“潘茗芳做的虾饺,皮薄如蝉翼,一口咬下,汁水四溢,鲜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在小刘的指导下,潘茗芳萌生创业的想法。中秋节后,潘茗芳利用自家的铺面开了间外卖小吃店。

  天河区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商业中心,购物商圈、居民区等地汇聚了各式各样的餐饮店。得益于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高效的物流体系,近几年,传统粤菜外卖小吃店吸引了众多食客。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筹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发掘“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引导培训机构开展中式面点、中式烹调等技能培训,结合粤菜产业开发就业岗位,并为其提供开店创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指导,举办餐饮行业招聘会。

  “掌握粤菜制作技能就可以在餐饮行业获得稳定的就业创业机会,收入也不低。”潘茗芳说,“粤菜师傅”工程助推她创业,成功实现就业转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潘茗芳就业转型的经历不是个例。今年,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餐饮企业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定向技能培训,认定粤菜师傅406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