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普法对象 | 重点普法内容 | 普法责任和落实形式 | 预期目标 | 责任单位 |
1 | 局系统领导干部、中心组成员、全体党员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监察法》《消防法》《慈善法》《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安全生产法》和《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内法规 | 1.制定局党组学法制度,将学法内容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治教育培训,保证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公务员每人每年参加政策法规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3.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年度学法考试。 | 在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党内法规教育,大力普及宪法、民法典法律知识、弘扬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精神,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局办公室、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 |
2 | 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困难群众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穗民规字〔2023〕3号)《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穗民规字〔2022〕3号)《广东省临时救助办法》《广州市临时救助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民规字〔2024〕1号)《广东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定》(粤府令第295号)《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州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工作的通知》《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穗民[2022]88号)《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转发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加强特困供养人员护理工作的通知》 | 1.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会,讲解、宣传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等各项救助政策。 2.利用社会救助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社会救助系统进行宣传。 3.在天河区门户网站登载相关政策法规。 4.印制社会救助宣传册进行宣传。 | 增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度,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推进救助政策落地实施。 | 社会救助和福利科 |
3 | 内部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民发〔2014〕132号)、《广东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粤府〔2004〕10号)、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5号公告)等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政策法规。 | 1.积极参加市局的培训、自主自学等形式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 2.通过6.19开放日活动(主题宣传)、走出去宣传、派发救助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政策法规。 3.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印制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册进行宣传。 | 普及救助管理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工作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提升业务能力;宣传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途径,引导广大市民关心关爱流浪人员、参与救助,理性救助。 | 社会救助和福利科 |
4 | 内部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社会大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广东省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勘界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规定》《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殡葬管理条例》 | 1.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情况作为部门人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2.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公开便民咨询电话,及时为社会公众的咨询进行解答。 3.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 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促进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 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科 |
5 | 内部工作人员、区民政局管理的本级社会组织、社会大众、服务对象、各街道办事处 |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广州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广州市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指引》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领域相关的法规政策文件、《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年)、《行政区划管理条例》(2018年)、《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2008年施行)、《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2021年)、《地名管理条例》(2022年) | 1.利用门户网站、网络平台等形式开展社会组织政策宣传工作。 2.积极参加省市上级部门的专题培训、讲座等学习培训工作。 3.结合日常工作的开展、利用日常监督管理等在不同场合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 4.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情况作为部门人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5.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公开便民咨询电话,及时为社会公众的咨询进行解答。 6.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 宣传、普及社会组织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提高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促进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 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科 |
6 | 内部工作人员;区民政局管理的本级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 | 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等慈善工作相关政策法规 | 1.采取集中培训、自主自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 2.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慈善工作相关政策法规。 3.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强化以案释法、教育、引导慈善组织及其他慈善活动的参与者组织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学好、用好慈善法的浓厚氛围,推动人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 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科 |
7 | 内部工作人员、社会大众、服务对象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涉老法律法规 | 1.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宣传单张、入户等形式开展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2.敬老月期间组织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及养老机构开展“敬老”主题活动。 3.组织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及养老机构开展经常性的老年维权和防诈骗活动。 | 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意识,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提高法律维权和防骗能力。 | 养老服务科、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8 | 内部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服务对象;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 《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66号)、《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39号)等养老服务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市养老服务规范性文件 | 利用政府网站、微信等形式开展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提升普法对象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促进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发展。 | 养老服务科、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9 | 内部工作人员、社会大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及相关司法解释、政策法规 | 1.积极参加市局的培训、自主自学、定期考核等形式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 2.运用婚登处的电子显示屏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 通过普法宣传,培养和提供公民的法治意识。增强政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 婚姻登记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