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广州日报:“广州蓝”常见 宜居在广州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9-09-30 08:41:47 关闭此文 打印此文 字体大小

云山依城雄踞、珠江水穿城而过,山水呼应的广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在白云山上观星,在河涌里摸鱼,曾是不少广州人的儿时记忆。但和许多超大城市一样,广州的生态环境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一度面临磨人的问题: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

在过去的7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州按照山水生态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人居环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市景观和市容环境焕然一新。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PM2.5年均浓度的达标;正在进行的、力度空前的新一轮治水工作中,全市已有144条河涌实现了“不黑不臭”。广州,正在建设“美丽广州”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天河珠村有着“中国乞巧第一村”之称,深涌中支涌从珠村内蜿蜒而过,沿河涌而建的“乞巧水街”曾是村内标志性景观。但经过几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深涌中支涌部分河段形成暗渠河道,污水直排河涌,造成河涌黑臭,也是整个深涌流域治理的难点和关键点。今年3月,在对河涌两边挡墙结构无损伤的情况下,覆盖了河涌20多年的水泥板终于被吊臂缓缓揭开,深涌中支涌“揭盖复涌”了!河涌一下子散发出难闻的臭味,从切割平整的切口处望去,河涌油腻腻黑得发亮。

深涌中支涌“揭盖复涌”是广州治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过去,河涌黑臭了,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将其盖起来。现在,广州敢于将覆盖多年的盖子打开,对河涌进行根本性治理,不仅要“不黑不臭”,更要实现“长制久清”。揭盖复涌以来深涌中支涌发生了巨大变化:“黑水”变“清水”,马路宽阔畅通,岭南骑楼开始显现,历史悠久的岭南“乞巧水街”已现雏形。

广州是一座依水而生的城市,仅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随着广州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膨胀,不少河涌都变成了“臭水沟”“排水渠”。但广州人治水的决心从未发生变化,从亚运治水到每年横渡珠江,都在表明广州人对实现“河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渴望和努力。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