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目前共两千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库,占全市近三成,位居全市第一,如何高效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妥善解决企业面临的揪心事、烦心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科工信局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要求,围绕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持续发力,善作善成,务求实效,实现“企业有呼、服务必应”,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一、深入一线调研,思企业之所思,找准难啃“硬骨头”。将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与服务企业紧密结合,摸清实情,分析症结。经调查研究,中小型科技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人力资源获取机会成本相对较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成本,进而产生较高的人员流失率。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人才成本相对较高。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能根本性解决。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属于无厂房、无场地、无生产设备等抵押物的轻资产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如同时还缺少“硬”技术和高潜力、高成长的“创业故事”,直接融资也存在较大的困难。三是物业租金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区物业租金提高较快,相对周边兄弟城区租金平均水平更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造成较大的租金压力。四是政策性风险。以网游企业为例,国家网游版号限制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型网游企业,因为他们往往更迟掌握相关政策信息,且缺少影响政策的资源。受到政策影响之后转型的压力和困难也更大。
二、结合区位优势,解企业之所急,研究管用“关键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市委张硕辅书记调研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座谈会精神,助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坚定不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好如下关键几招。
(一)优化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突破思路,努力解决我区科技创新产业链不够深、面不够广的问题。一方面,以5G技术即将带来新一轮万亿级信息产业爆发为契机,加快推动我区软件业向上游“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信息传输技术”等方面延伸,打造“软”“硬”兼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紫光5G研究院、研祥集团、小鹏汽车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快开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产业布局,以龙头企业的创新聚合能力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优引强计划。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和工业企业“小升规”等重点工作,实施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优引强计划。强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数据分析,按照创新性、成长性和经济贡献等质量指标分层别类,用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省高企培育库和市小巨人培育库,建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培育体系,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通过技改壮大一批、着眼长远培育一批,重点扶持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催生一批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三)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一是大力发展科技信贷,借助省工信厅与银行机构开展政银合作契机,推动辖内银行形成如“科技孵化贷”、“科技立项贷”、“技改贷”、“流量贷”、“税易贷”等针对科技企业的系列融资产品。二是推动科技企业挂牌上市,紧抓国家推出科创板和注册制等机遇,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按照“择优培育一批、改制辅导一批、上报上市一批”的原则,制定推动企业上市规划。三是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组建天河区风投联盟,引导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高科技企业,促进区内风投要素协同发展。四是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优势,利用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天河基金、天河一号、二号基金等各类政府基金引领带动作用,撬动机构和社会资本,用市场的资源解决科技企业需求。
(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天河人才港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对接内地和港澳地区重点高校、技工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科教和产业资源的综合性科技产业人才服务平台。支持高校院所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和供需对接合作机制,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辖内软件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开展实习招募、校园招聘,打造品牌性活动。
(五)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机遇,加快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构建“一基地、一平台、一集聚”发展格局,发挥天河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的优势,承担“创新策源”的角色,加强同港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城区)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方面的流动和融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硅谷”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