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2022年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表时间:2023-06-27 11:55:48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 浏览量: -
A+ A+ A+

  2022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凝心聚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提质。

  一、综合经济

  生产总值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215.7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4%,总量连续16年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例为0.04:7.2:92.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8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7.33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65.81亿元,增长2.6%。人均GDP27.87万元,增长4.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458.71亿元,增长3.4%,占GDP比重71.7%。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4299.04亿元,增长3.7%,占GDP比重69.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1265.08亿元,增长6.9%,占GDP比重20.4%;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1122.55亿元,增长3.3%,占GDP比重18.1%;现代商贸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1.8%,占GDP比重13.8%;高端专业服务业增加值701.71亿元,增长2.7%,占GDP比重11.3%;现代都市工业增加值354.7亿元,增长0.2%,占GDP比重5.7%。

  财政收支

  全年税收收入847.45亿元,下降3.6%。其中,增值税276.96亿元,下降14.0%;企业所得税271.53亿元,下降1.2%;个人所得税150.49亿元,增长5.1%。现代服务业税收收入629.53亿元,下降3.0%。五大主导产业税收收入672.51亿元,与去年持平,占全年税收收入比重79.4%。其中,金融业税收收入213.68亿元,增长3.9%;现代商贸业税收收入143.09亿元,下降4.6%;新一代信息技术税收收入167.78亿元,增长4.1%;高端专业服务业税收收入116.08亿元,下降4.4%;现代都市工业税收收入31.88亿元,下降6.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4亿元,增长4.6%。其中,增值税17.84亿元,下降14.4%;城建税11.74亿元,下降8.1%;印花税8.86亿元,增长11.6%;房产税9.28亿元,增长17.6%;企业所得税7.34亿元,下降6.4%。来源于税收的收入59.15亿元,下降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72.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市资金)137.76亿元,下降14.2%。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1.72亿元,下降10.9%。其中,教育支出38.78亿元,下降0.2%;城乡社区支出21.23亿元,下降15.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49亿元,下降13.3%;卫生健康支出15.61亿元,增长5.2%;公共安全支出11.88亿元,下降1.1%。

  市场主体

  现有各类市场主体66.55万户。其中,企业50.82万户,占全市企业总量比重26.7%。新增企业8.25万户,下降49.5%,占全市新增企业比重29.1%。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0.38万户,下降21.7%,占全市同类新增企业比重26.0%。

  从行业类型看,农、林、牧、渔业(增长38.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6.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8%),建筑业(增长12.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6%)等行业保持增长。新增设立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3.96万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9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3万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90万户)等4个行业。新增“四上”企业1029家(含固定资产投资法人单位24家),占全市16.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按项目在地)增长1.4%。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32.4%,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6.0%。按构成分,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下降3.4%。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下降11.3%。13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5.6%。

  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28.4亿元,下降6.9%。其中,出口252.8亿元,下降5.8%;进口375.6亿元,下降7.6%。服务外包全口径执行额为55.38亿美元,增长27.5%;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20.95亿美元,增长51.2%。服务贸易额为13.38亿美元,增长322.0%。

  合同利用外资24.89亿美元,下降20.6%;实际利用外资8.39亿美元,下降33.4%。新设外资项目959个。其中,新设及增资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32个。新接洽入库项目362个,签约项目130个。

  平台建设

  天河中央商务区(建成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24亿元,增长2%;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478.56亿元,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41亿元,增长1.7%。天河中央商务区(包括在建区)全年共出让产业用地3宗,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计容总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协议总投资额114亿元。

  天河智慧城竣工投产重点产业项目2个,新增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22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95亿元,下降7.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80.07亿元,下降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8亿元,下降9.7%。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和智谷开发建设提级推动,完成产业用地出让2宗。天河科技园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079亿元,增长8%;软件园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590亿元,增长10%。

  二、行业经济

  工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7.65亿元,增长0.5%。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4%。按规模分,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1.31亿元,增长3.4%;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62亿元,下降1.5%;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72亿元,下降12.3%。按行业分,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89亿元,下降10.5%。其中,纺织服装行业下降23.7%;定制家具行业下降19.0%;食品制造业下降4.1%;日化美妆行业下降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1.76亿元,增长2.2%。

  建筑业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7.04亿元,增长3.0%。按构成分,房屋建筑业总产值774.56亿元,增长5.5%;土木工程建筑业总产值367.33亿元,增长2.2%;建筑安装业总产值84.44 亿元,增长10.6%;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总产值110.71亿元,下降13.7%。本年新签合同额3458.45亿元,增长42.8%。

  国内商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79亿元,下降1.3%,占全市比重19.7%。主要商品中,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3%,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7%。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76.10亿元,增长17.1%。

  金融业

  全区持牌金融机构262家,占全市比重达70%以上。其中,法人金融机构23家,占全市比重约40%。实现增加值1265.08亿元,增长6.9%。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占全市比重10.5%;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43家(正常存续),占全市19.7%;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62家(正常存续),占全市27.1%;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2437家,占全市26.1%。

  房地产业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95.17万平方米,增长3.7%;房屋竣工面积189.42万平方米,增长479.4%。商品房销售面积92.69万平方米,增长4.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2.62万平方米,增长23.3%;期房销售面积60.07万平方米,下降3.6%。

  营利性服务业

  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407.32亿元,增长2.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187.24亿元,增长2.5%,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1398.21亿元,增长1.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789.03亿元,增长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779.91亿元,增长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74.78亿元,增长4.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40.24亿元,下降17.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25.15亿元,下降9.4%。

  三、科技创新

  创新主体

  新增科技类企业2.05万户(含市市场监管局登记),下降47.3%,占全市新增企业比重为35.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8家,占全市比重23.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3293家,占全市比重19.7%;入选2022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5家,占全市比重55.6%;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累计57家。现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36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0家。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169.53亿元,占GDP比重2.82%。

  创新服务

  全市首个区级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成立。1772 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云窗”,与16省71个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建设工程审批实现“四证联 办”。首个“五乐”一体化粤港澳青创园区开园运营,2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获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实现数字服务出口额17.4亿美元、增长65%。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23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39家,省级孵化载体27家。

  创新环境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累计注册展示科技成果270项。授牌设立10大元宇宙试点园区,落地15个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专利授权量2.2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285件,增长6.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0件,占全市16.1%。商标申请量8.09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50.76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9.1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

  四、社会事业

  教育

  区属公办高中特控率连续6年全市第一;以公办学校和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解决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比例达到100%。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超5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6.2%,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5”目标,新增5所区一级幼儿园和6所规范化幼儿园。核增教育事业编制1082名,顺利完成春秋两季495名在编教职员公开招聘。新增正高级教师12名、副高级教师136名、中级教师464名。

  文化

  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21个街道文化站通过省特级文化站评估定级。现有2个区级总馆(均为国家一级馆),21个街道文化馆分馆,21个街道图书馆分馆,29个社会合作图书馆分馆,26个学校图书服务点。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971场,公益文化艺术普及活动242场。获得62个国家、省、市级文艺大赛奖项,10节精品慕课荣登学习强国平台。

  体育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3935个,体育场地面积375.59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68平方米/人。全民健身路径384条,其中,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60条,升级改造篮球场5个、足球场4个。维修维护辖内公共体育设施280余件。参加广州市第十八届青少年运动会,夺得金牌98枚。

  卫生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2个,包括:56个医院,90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46万张。其中,医院1.42万张。全区社会办医院床位数4013张,占医院床位总量比重为28.3%。在岗职工3.7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8万人,注册护士1.4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12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1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2244.65万人次,住院人数46.34万人次。医疗病床使用率72.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71天。

  五、城区建设

  规划建设

  完成既有建成区(以2019年为水平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2.83平方公里,完成碧道建设11.1公里,立体绿化建设5981平方米,新增绿道2公里、绿道提升10.71公里。完成广州大道北古樟树保护口袋公园等6个口袋公园的建设。结合小区微改造,因地制宜打造天河东社区公园、御景园北社区公园2个社区公园。完成体育中心1公里缓跑径建设。

  市容环卫

  新建成星级投放点136个,全区星级投放点达335个。年回收大件垃圾近1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6%。实现市政道路保洁率达100%,机扫率达到96%以上。新建环卫公厕3座、改建13座。审批大型户外广告309块,临时户外广告设置证51宗。教育整改“门前三包”问题5936宗,立案153宗。防范井盖设施风险,处理问题井盖406个。

  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305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3.6%。PM2.5、PM10、NO2和SO2浓度分别下降4.3%、13.3%、17.5%和14.3%;O3第90百分位浓度上升13.%;CO第95百分位浓度持平。猎德涌水质指数下降11.8%,棠下涌水质指数下降16.1%,车陂涌水质指数下降17.3%。珠江猎德断面水质为Ⅳ类,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3.3%、31.3%、30.8%和15.0%。

  安全生产

  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6人,事故起数下降21.1%,死亡人数持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检查、巡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7.51万家次,发现并消除隐患2.8万条,立案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案件564宗,实施经济处罚610.74万元;完成全区230个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任务;开展安全宣讲6.3万次,6.7万家次企事业单位、社区参与,受众达44万人次。

  综合治理

  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1%,涉黑恶刑事案件下降 6.3%。平安广州建设考评连续 8 年全市第一。清理整治各类六乱行为15.86万宗;检查强制分类实施单位5921家(次),餐饮单位7306家(次),责令限期改正3311宗,立案处罚2337宗,罚款40.83万元。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和招牌975宗,面积约1万平方米。检查工地1.58万次,检查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6145台次,查处余泥撒漏、车辆未密闭、无证施工、违法倾倒装饰装修垃圾等问题共70宗,罚款约253万。对辖区内在建工地建筑废弃物整治行动64次。拆除违规使用的直排式热水器2460台,查处违法燃气经营“黑点”52个,查扣气瓶1357个。

  法律服务

  受理人民调解案件3231宗,调解成功3227宗,调解成功率达99.9%。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共提供法律服务咨询24473人次。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服务对象2.77万次,提供包括诉讼及非诉讼服务总件数0.9万件。

  法律援助处提供法律援助咨询5264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81件。其中,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574件,占民事案件比重的49%。

  六、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222.17万人,下降1.7%;年末户籍人口107.21万人,增长2.2%;户籍人口出生数为0.97万人,出生率9.5‰,死亡率4.5‰,自然增长率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13元,增长4.9% 。

  就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万人。全年帮助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1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775人。举办各类公益性招聘会146场,开展高校系列专场招聘活动39场。开发空岗信息7.1万个,为1.9万名失业人员提供岗位推荐服务。

  社区服务

  21个“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21个“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点全部挂牌运营。开展居家探访或电访服务6.1万人次,个案服务1883个,小组服务2896节,社区活动1469场,服务社区居民达34.6万余人次。依托社工站设立21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21个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站点,培育15个社区慈善基金,组建312支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在册志愿者2.8万人;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4378场,服务居民656万余人次。

  民生保障

  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4126.5万元,救助流浪乞讨、露宿人员1394人次。打造高品质“家政+养老”服务,累计服务2231人,累计服务9.69万人次。108个长者饭堂为1.53万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累计服务84.1万人次,送餐服务2983人次。发放70周岁及以上长者86.1万人次,长寿保健金5296.7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22年广州市天河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为准。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取自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将一个地区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GDP与这个地区的平均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GDP÷平均常住人口

  平均常住人口=(上年末常住人口+本年末常住人口)÷2

  经济增长贡献率  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增量中,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为:某产业贡献率=某产业增加值增量/地区生产总值增量×100%

  可比价格  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额  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指户口在本村(居)委会,居住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或者户口不在本村(居)委会,居住在本村(居)委会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在调查区域内有户口登记的人口。户籍人口的统计和常住人口不同,如果未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不论在调查区域内居住时间有多长,都不能统计为户籍人口。

  居民可支配收入  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外商直接投资  是指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法人和自然人,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在中国大陆地区对非上市公司的全部投资,以及对单个境外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不低于10%的上市公司的投资,包括设立或与大陆境内企业及经济组织共同设立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合作开发资源项目,设立境外公司分支机构等的投资。

  “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也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是800%,也就是增加了7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