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不是“背井离乡”,而是如鱼得水
来自香港的临床心理学家张淑玲博士在广州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服务公司,主要针对焦虑、抑郁、心理创伤、工作压力等情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019年,她第一次来广州,参加第六届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最佳人气奖,这次比赛在她心里播下了到广州创业的种子。
“我第一次来广州时,在火车站看到了很多外国人,第一反应是这里还挺国际化的。”她告诉记者,此前一直没有机会来内地,对内地的认知来自住在广州的亲戚,来了之后才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感觉“这里充满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政府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促成她来广州创业的最后一步。“我们在起步阶段会担心住的问题,但是政府工作人员帮我们安排了人才公寓,而且价格合理,我们才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业务。”她说。对于事业的未来发展,张淑玲充满信心。作为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她有自信得到客户认可。
甄偲瀚和李思佩这对夫妻则早早认定自己就是大湾区人。三年前,他们还住在香港屯门,因为乘坐轨道交通前往深圳福田比香港沙田还近,所以他们常在内地度过周末。
今年年初,他们决心来广州创业。因为疫情,他们在酒店隔离了14天,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创业热情。甄偲瀚创办的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葡萄牙未来地产集团的一级经销商,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及管理业务。李思佩则在番禺投资了一家美容院。
2019年,甄偲瀚在香港铜锣湾成立了办公室,每年可以在香港卖出50套欧洲的房产,广州是他的事业拓展地。他希望能将在葡萄牙做旧改的经验引进广州,开展一些旧房改造的项目,为老城区的人们带去新的居住环境。
为什么选择广州?甄偲瀚表示,广州是最先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地方,城市政策给力、产业有优势、生活有盼望。从全国不同城市出来的创新创业人才,都在广州集聚。而“天河区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政策,既提供人才公寓,又提供了我们需要且能落地的相关政策。”目前,甄偲瀚夫妇正尝试申请天河区的人才公寓。
甄偲瀚和李思佩还育有个三岁的女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他们只能每天通过视频和女儿联系。等疫情更加稳定后,他们想把孩子和父母接过来生活。
打造增强认同的“第一扇窗”
营造“家的暖心感觉” 教育保障方面 广州将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或持证适龄儿童少年纳入保障性入学范畴,或者纳入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工作范围。目前,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港澳学生约1.8万人;全市开设25个港澳子弟班,共有港澳籍学生600余人就读。同时,广州引进国际和港澳优质教育资源来穗办学,满足港澳居民子女多样化入学需求。 住房保障方面 广州则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广州购买商品房,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可按广州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购买广州市共有产权房,也可按程序申请租住人才公寓。单位承租公租房后向符合条件的本单位无房职工(含港澳居民)分配,不限户籍。 就业执业方面 广州则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在穗就业许可,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同等享受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在广州工作的港澳专业人才,可申报评审广东省所有专业的职称;落实与香港在6项建筑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对香港3个、澳门23个职业工种实行单方认可。广州还进一步简化“港澳医师内地医师资格认定”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当场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