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未来发展
天河将从八大方面重点谋划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位
作为经济强区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天河聚焦“高质量”
明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3月2日,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的工作,明确了主要目标和任务。
过去的一年,天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在全国榜单频频刷新显示度。
2022年,天河地区生产总值6215.7亿元,连续16年全市第一,位列2022赛迪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一,第三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作为经济强区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天河,明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天河将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举全区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天河贡献,奋力推动天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全省全市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聚焦“高质量”,今年天河要干这些大事。
谋篇布局未来发展,“高质量”在报告中成为高频词。落实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天河将从八大方面重点谋划,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位。
PART 01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天河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第一,围绕更好服务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提质增效发展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经济行稳致远、竞标争先根基。
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
依托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大平台,大力推动中国人保等11个总部项目建设,力促澳门国际银行内地总部开工,全年新增持牌金融机构15家以上。高水平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打造期货特色楼宇(片区),力争期货机构突破40家。
推动高端专业服务业提质扩面增效
抢抓广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先行先试,大力引进香港专业服务联盟等港澳机构。加快推动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天河高端片区建设,力争新增7家亿元律师事务所。
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推动酷狗音乐总部及早开工建设,新增更多营收百亿级、五十亿级软件企业。加快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建设。
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工业
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工业。出台现代都市工业专项扶持政策,政企协力打造4个现代都市工业专业园区。积极争取辖内能源总部企业新项目落户、新业务布局,支持企业探索发展新型储能领域。大力发展都市消费工业,推动尚品宅配、好好国际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国际定制家居高端产业带。
PART 02
高质量拓展发展新空间
01
聚力提升重大平台发展质效,天河将高质量拓展发展新空间
坚持“亩均论英雄”,全力推动重大平台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打造吸聚高水平产业的“金梧桐”“黑土地”。
02
高质量推动天河中央商务区扩容提质
加快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和省10项支持事项落地见效,力争新引进总部型企业10家、新增亿元税收楼宇2栋。
03
标准推动广州国际金融城开发建设提速增效
提速推进中国人寿大厦等43个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建工科创大厦等7个产业项目开工,广发银行总部等10个产业项目封顶,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等13个路段完工。加快汇金国际金融中心等9栋楼宇产业导入,力争完成起步区和东区12宗产业用地出让,推动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等企业集聚发展。
04
高水平推动天河智慧城开发建设奋起成势
突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关键节点作用,高标准完成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控规调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引领区。
PART 03
高质量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天河将高质量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需求、畅通循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培育建设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全年新增30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推动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联动发展,办好2023广州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等品牌活动,开展超300场促消费系列活动,全年引进广州首店30家、国际品牌20个。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攻城拔寨”推进145个区重点项目建设。 纵深推进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 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力争全年引进百亿级重点项目6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注册(落地)项目165个,协议投资总额超560亿元。 PART 04 高质量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01 持续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天河将高质量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将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02 全力建设教育强区 落实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加扩建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年内开工,新开办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2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超5600个。 03 全力建设创新强区 市区合力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高标准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加快广州国际智慧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100家。 04 全力建设人才强区 全面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修订完善重点人才激励办法,新引进各类优秀人才超1万名、紧缺急需型人才800名、高层次人才约100名。
PART 05
高质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突出更大魄力更高起点,天河将高质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天河力量。 以支持南沙方案落地为牵引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鼓励引导港澳商会协会在天河设立代表处,规划建设港澳特色社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积极培育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跨境电商企业,全力引进大型优质外资项目,带动实际利用外资61亿元。 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发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牵引带动作用,推进政务服务多渠道一体化融合,加快“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拓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擦亮天河信用建设品牌,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开展“信用园区”建设试点。 PART 06 高质量推进美丽天河建设 01 着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高质量推进美丽天河建设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富活力、更有品位、更显温度。 02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拆、治、兴”并举,以重点片区为试点,“因村施策”推进金融城北区、天河智慧城广汕路南产业带,以及天河智谷片区广棠片区等区域城中村改造,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大空间。深入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扎实推进车陂村、石牌村7个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示范建设,优化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 03 完善城区功能品质 高水平编制面向2049的城区发展战略规划。提升区域枢纽能级,市区合力推动广州东站升级改造和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及早开工,市区合力加快车陂路北延线、火炉山隧道等55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 04 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统筹优化提升全区山、水、园、林等环境品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服务保障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统筹推进四级公园体系和活力精品绿廊建设,新建口袋公园5个。
PART 07
高质量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天河将高质量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落实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新建社区颐康服务站115个。 加快健康天河建设 攻坚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建设,推动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南侧大楼及早开工。 繁荣文化事业产业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区少年宫新校区年内开工,举办文化惠民活动300场。提质发展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探索文化企业贷款“白名单”制度,培育数字创意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沙河片区“文化+科技+商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维护城市安全稳定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电信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打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值守和应急响应体系。
PART 08
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01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天河将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干事创业,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02 始终做到对党忠诚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保持勤政廉政。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锤炼敢担当、善作为、重落实的硬作风,不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切实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强化绩效监管约束,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